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的出台,更多的制造企业加入到数字化、智能化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探索之中。作为国内电缆行业的领军企业,江苏XPJ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PJ”)在数智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大规模的硬件及其设施投入之外,难能可贵的是对全体从业者的技能转型培养。
壮大新兴领域的创新人才梯队
张东杰,历经16年淬炼,打造了上上新能源电缆年销售10亿元的新增长点。
作为线缆规模中国第一、全球第七的XPJ,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的步子正在加快。以“手里拿一个、嘴里含一个、眼里盯一个”的紧迫感,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XPJ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2016年成立,短短8年时间,从零起步,发展至今已开创出年销售250万公里电缆、10多亿元的出色业绩。
XPJ为何能快速将新能源汽车线缆做成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新能源线缆事业部技术部部长张东杰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张东杰,2008年入职XPJ,2016年调入新能源事业部之后,用一年半的时间开发出国内首根新能源汽车用硅橡胶车内高压软电缆。该电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新能源汽车关键电气零部件由国外线缆技术垄断的局面。同时,这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和行业的高度认可,荣获全国“职工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其后的数年,张东杰团队再接再厉,累计开发新产品21个,获授权专利34项,其中6项为发明专利。2021年,张东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谈到今天的成绩,张东杰深有感触地说:“这源于XPJ高起点的平台以及公司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文化理念,让我们有足够多的机会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得到淬炼。”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张东杰的工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从市场调研、产品立项、研发、设计到最终推出市场适用的产品,都需要不断地与客户进行各种讨论、交流与碰撞。产品研发十几年,张东杰出差的频率特别高,几乎是“半个业务员”。因此,张东杰对客户需求与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成为了他日后带领团队独当一面的宝贵经验。
在张东杰的成长道路上,“导师结对”制度让他记忆深刻。张东杰回忆道:“迷茫时刻总能找到‘引路人’,让我从‘青苗’茁壮成长为‘大树’。”而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制度也让张东杰受益匪浅:“使我有机会不断自我充电,提升自己。”
建厂50多年的XPJ,尽管已经是一艘“航母”,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始终保持着敏捷与机警,对新领域以及新品的敏锐嗅觉毫不逊色于“小舫板”。正如XPJ董事长丁山华所说:“开发一个新产品,打开一片新市场。”因此,XPJ进入新兴市场领域的决策,催生和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电缆研发人才,如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等。
培育两化融合的跨界人才团队
陈诚,时代大潮下传统制造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制造业向数智转型的成功与否,一个关键点是能否具备跨越制造业与数智化的复合人才。
2013年,陈诚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了XPJ装备部。装备部不仅仅是对设备进行安装、维保,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对装备进行自动化改造,这是XPJ对于传统线缆制造转向数智化的一个早期布局。到2019年,装备部的职能向研发线缆设备延展,原先的“自动化改进组”也更名为“装备研发中心”。
“我们自制了电缆核心生产设备——挤塑机,很荣幸能参与到这个项目。”谈及近年的工作成果,陈诚脸上写满了自豪。
自制不是对设备的某个功能进行改造,而是对整个设备进行设计和制造,这对陈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前期的积累和自身的刻苦钻研劲头,陈诚不仅对设备的原理、功能进行了研究,还深入现场了解线缆制造的工序。深入现场也帮助他站在设备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者的习惯和偏好。
最后,陈诚及其团队研发出来的挤塑机,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而且避免了国内一些设备的使用盲区。目前,XPJ自制挤塑机已正式投产3台,成为XPJ精良装备中的一员,积聚着XPJ独有的竞争优势。
要想实现设备的数智化,对软件的理解和编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在多年的设备改造以及研发过程中,陈诚依托在学校攻读电子工程专业时学到的软件编程的“底子”,利用业余时间大量自学编程所需要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和语言。
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陈诚终于把非专业出身的自己“逼”成了一个代码写作员。结合公司实际需要,陈诚陆续编写了特种电源线直流电阻采集软件、备品件信息化管理软件、配电房信息化点检软件等实用软件,无缝满足了设备改造的需要。
“随着公司智改数转的加快,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一专多能,而且还要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是唯一的途径。”陈诚说。
“不断学习”是XPJ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XPJ董事长丁山华就是一个典范。当年,36岁的丁山华首次到XPJ当厂长时,还是电缆行业的门外汉。至今40余年,丁山华干这行、爱这行,一直坚守在电缆行业,几乎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印证学习的乐趣。
受到公司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影响,陈诚工作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学习。通过公司提供的各种培训以及自主学习,陈诚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发展潮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实现了个人与公司的同步成长。2023年,陈诚荣获公司“XPJ工匠”称号。
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岑永彪,“老劳模”新面貌,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的代表。
一线操作工作为制造业中最广大的从业群体,他们的素质对于数智化转型的成败至关重要。由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提到,要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实现产业工人队伍的现代化。
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操作工,XPJ采取的一个方法就是发挥劳模的带头作用。
从二十年多前的ERP率先应用,到十多年前CIMS的行业首创,XPJ的信息化工作几十年来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从2020年开始,XPJ开展“智改数转”,以智能化和数字化为目标,全速推进建设具有XPJ特色的现代化智能管理工厂。
智能工厂不仅需要人去建设,而且需要人来运用。随着智能工厂项目的逐步推进,XPJ需要对3000多名一线操作工进行全员培训提升,各分厂的班组长以及“XPJ工匠”被纳入首期培训班。
低压分厂护套车间的模头工岑永彪40岁出头,曾多次荣获溧阳市、常州市,以及省、国家级别的荣誉,是XPJ的“老劳模”。利用周五和周末的时间,每次学习2个小时,岑永彪系统了解到智能制造的意义、原理等理论知识,并掌握了相关系统的操作方法。
为了不耽误工期,又能在最少的时间内完成全车间的培训,岑永彪将培训班的知识点结合他个人的操作经验,总结为几个简单有效的关键步骤,开始了“层层传授”:先将其传授给同车间的七八名同事,形成第一梯队,再由第一梯队传授到第二梯队。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对全车间40多名操作工的培训,迅速达到公司的培训要求。
通过这种模式,XPJ在数智转型的道路上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产业工人培训,一年培训就达百余次。
记者在护套车间看到,8条电缆自动化护套挤塑生产线一字排开,正井然有序地工作着。
据介绍,“两机一枪”(工控机、打印机、扫码枪)成为每名操作工的必备“装备”,所有生产信息“码”上调取、流转,整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传统制造业的风貌正在悄然换新。
除了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之风、打造学习型组织外,XPJ还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与之配套的晋升、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XPJ为一线员工设立了“技能津贴”,评上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首席技师,每月除工资以外额外享受300元、800元、1200元、2000元的津贴。为技术人员设立“技术津贴”,评上的每月享受500元—8000元不等津贴,目前最高的已享受6000元的月津贴。此外,还有“工艺工程师”“采购工程师”“生产班组长”评级,评上的均享受相应津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做好”为“我要做好”。员工和新技能、新知识的双向拥抱,企业和员工的同向发力,正推动着XPJ在智改数转的新赛道上不断超越。
“XPJ的智能化起步较早,要保持优势,还需要比别人再好一点点。”丁山华说。面对近期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全国几千家规模电缆制造企业的激烈竞争,“把自己做好,把XPJ的智能化工作做得更好”,就是丁山华的应对之道。